活动资讯 News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新展启幕 《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

《相地勘舆》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_12.jpg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将于2025年6月27日至10月8日呈现艺术家群展《相地堪舆:图像、田野与地理的诗学》,本次展览由策展人何伊宁策划,与广东时代美术馆合作推出。本次巡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影像实践与地理、生态话语之间的深度关联,也体现了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在推动中国当代摄影交流、拓展图像边界方面的重要角色。

“相地堪舆”考察了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地理知识与生态话语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型展览呈现了 20多位活跃在艺术与地理、地质和地缘领域内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围绕本土经验与知识,重构了与地域相连的视觉叙事。展览以“堪舆学”作为隐喻,展现出艺术家通过在地校察地理的方法,回应与华夏地理相关的美学、文化、生态、身份与地缘的复杂议题。


《相地勘舆》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_17.jpg


展览基于艺术家实践的内容和主题,共分为四个相互缠绕的板块。在“坤舆寻址”中,郭珈汐、林舒、塔可、曾翰与徐晓晓借助摄影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与地理的交汇处,呈现灵山的自然与人文、佛塔的神秘、洞天的时空意涵,古代山水画精神以及长城的多面性,揭示摄影的记录与反思价值。在“地质感知”中,陈萧伊、贺子珂、李勇、张文心与张紫璇的作品连接起横断山脉、贵州平原、抚顺矿区、地下洞穴和铁矿的地质与生态话语,揭示了人类与大地的深刻联系,展现了当代艺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在“基建考古”中,吕格尔、张北辰、冯方宇、韩倩和刘卫的作品在水利、通信、工业、矿业和城市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穿行,揭示了现代性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在此之上,最后一个章节“幻乡诗章”透过朱英豪、郑安东、刘雨佳、刘昕,以及任泽远的作品,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幻乡,持续探索人类与自然、科技与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地勘舆》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_20.jpg


展览空间设计以“跋山行地”为线索,既是动线组织方式,也是观念引导。跋与行象征着踏勘、迁徙与在地经验的累积,体现艺术家与观众在知识、经验与地域间的对话。观众在行走中穿越板块,经历肌理变化与空间转向,身体与感知在移动中被唤醒。通过转折错位的布置和夹道与开阔空间的切换,在板块间制造视觉连接,强化展览关于生态、身份与地理关系的叙事,唤起观众对自身位置和地理图景的觉察。展览期间将举办包括策展人导览、艺术家展映、学术圆桌、艺术家工作坊、表演讲座以及相关的公共教育活动。


Salgado Poster.jpg


此外,7月将迎来新展——世界级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1944-2025)大型个人回顾展,将于2025年7月18日至11月9日在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隆重呈现。本次展览将由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携手成都当代影像馆共同举办,策展人让-吕克 蒙特罗索(Jean-Luc Monterosso)提供学术指导,并获得巴西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特别支持。展览将回顾萨尔加多超40年摄影生涯中创作的标志性作品,引领观众走入这位杰出摄影师镜头下的世界,回顾其传奇一生。此次展览也是对这位不久前辞世大师毕生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的一次深刻致敬。


艺术家萨尔加多照片.jpg


萨尔加多于1944年出生于巴西艾莫雷斯,早年从事经济学研究,后转向摄影,并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极具辨识度的摄影风格闻名于世。萨尔加多的足迹遍布全球,他用镜头凝视原始地貌、野生动物和土著社群,深刻观察并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苦难、尊严与自然世界的壮美与脆弱,并不懈倡导人文关怀与地球保护。他的作品在全球顶尖艺术文化机构展出,并刊载于世界各大重要出版物,成为当代新闻摄影的典范。

2025年5月,萨尔加多的离世轰动全球艺术、环保、人文等领域,引发各界深切悼念。他曾说:“我希望世界记住我所拍摄的问题和人。”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延续其精神的行动一通过影像唤醒人们对自然生态、社会和人文精神的关注与反思。展览将系统回顾萨尔加多辉煌的创作生涯,重点呈现他在巴西本土及世界各地捕捉的影像,深刻反映了萨尔加多对祖国巴西的深厚情感与洞察,更揭示了人类与自然共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展览期间,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还将联合媒体、学术机构及巴西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主题论坛、工作坊、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旨在重构公众对生态议题的认知,通过摄影的力量激发群体觉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