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与攀岩的邂逅,仿佛是命运精心编排的剧本,一场注定的双向奔赴。“我打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内心有着宏大的叙事和英雄主义情节,总想做一些事情来突破自我。”当遇见攀岩时,这股源自内心的驱动力,终于有了释放的出口,推动何川一次次向极限发起挑战,在岩壁与雪峰间不断超越自我。
二十载攀登,巅峰回响
自2003年至2013年期间,何川以攀岩为主。“这个阶段其实没有太大风险,享受着攀岩带给我的快乐和成就感。当时我的座右铭是‘开心快乐每一天’。”怀揣着对岩壁最纯粹的向往,肆意挥洒青春,追逐着属于攀岩者的荣光。岩壁就在那里,等待着被一次次丈量,而攀言者的心,也在这简单而炽热的追逐中,渐渐找到了归属。攀登者何川的第一个十年,见山,是山。
此后十年,何川将重心转向去山里进行攀登,开始面临更多的风险,甚至直面生死考验。攀登毕竟并非生存必需,他也常自问:“为何如此执着?”每次置身山间攀爬,发自内心的快乐便自然流露,这份热爱非但未随岁月减退,反而愈发强烈。当然,攀登的过程并非只有愉悦。高海拔带来的不适、刺骨严寒、意外伤痛……这些常人避之不及的痛苦,在何川眼中,却是拓展生命体验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攀爬与思索中,他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生命力的提升,是一个破坏与再生的过程,痛苦与超越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对何川而言,攀登的意义远超登顶瞬间。岩壁上的每一次挣扎、每一回坚持,都是对自我的深度探索,也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诠释。他在攀登中学会诚实和勇敢,在突破极限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蜕变与升华。攀登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岩壁上的每一次抓握,每一次重心转移,都是对自我的深度内省。从山脚到顶峰的跋涉,恰似修行者的朝圣之路,唯有专注当下、心无旁骛,方能在抵达终点时,收获超越肉体极限的精神觉醒。
如此,一步一个脚印,何川成为了中国民间攀登者传奇人物。2015年7月,何川历时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刷新国内大岩壁独攀纪录;2020年8月,冲击布达拉峰成功,被攀岩界称为“中国大岩壁第一人”;2023年3月,完成5.14b难度的“辣米粉”线路,在突破极限时体验到有如神助般的启示;2023年8月,完成华人首登川口塔峰(Trango Tower);2024年2月登顶菲茨罗伊峰(Fitz Roy),完成又一次华人首登……在这些成就背后,何川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攀登不是征服,而是对话。雪崩轰鸣时的恐惧震颤、落石擦肩时的生死一线,让人读懂自然的无常与残酷;面对未竟线路时的自我怀疑、伤痛蛰伏期的迷茫焦虑,让内心在挣扎中不断重塑。每一次登顶,不过是自然的慷慨馈赠;每一次下撤,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敬畏。山变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也折射出攀登者在生死边缘对生命意义的永恒思索。“成功相当于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也可以理解为‘幸存者偏差’,我们属于幸运儿。”在登顶与下撤甚至放弃之间,读懂取舍与坚守的智慧,让攀登真正成为了一场心灵洗礼。攀登者何川的第二个十年,见山,不是山。
破界而行,见山三境
如今,何川开始思考更宏大的命题:如何推动中国攀岩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领略攀岩的魅力?“始祖鸟世界级岩场计划便可称之为开启我全新攀岩生涯阶段的一个标志。” 作为该计划的核心人物,何川深知,中国攀岩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仅需要顶尖的攀岩者,更需要完善的攀岩社区生态。
这些年来,从北京白河到阳朔,再到参与始祖鸟世界级岩场计划,何川深度见证并推动着国内攀岩社区的迭代发展。他的攀岩生涯从白河起步,将这里视作扎根的家园,全程参与社区攀岩产业的从无到有。“早些年,白河攀岩圈子很小,大家彼此都熟悉;现在再去,几乎都是新面孔。如今白河攀岩群体不断壮大,入门门槛大大降低,越来越多女性也加入其中,这种变化令人欣喜。”与地方性的白河不同,阳朔是全国性的攀岩圣地。何川介绍:“二十年前,阳朔的攀岩线路主要由外国人开发,如今已形成以国内资深攀岩者为主导的格局。现在不仅有经验丰富的爱好者,大量零基础的初学者也慕名前来体验学习。整个阳朔攀岩圈正朝着年轻化、时尚化、大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攀岩本质上是安全性极高的运动,但前提是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专业的安全防控体系。何川特别提醒新手:一定要在靠谱教练的指导下学习,避免操作失误。因为攀岩入门阶段是风险高发期,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对于立志投身攀登的爱好者,何川给出务实建议:“先解决生存,再规划生活,最后追求攀登。攀登的魅力确实令人着迷,不少人甚至为此辞职全身心投入。但我认为,只有保障好基本生活,才能真正享受攀登的乐趣。”这番肺腑之言,源于他多年的实践感悟。在攀登者的身份之外,何川还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讲师。他感慨道:“这个时代让越来越多人理解了攀登背后所代表的精神价值,才让我能够兼顾工作与攀登,我感觉很幸运。”
我们的确正在迎来更好的时代。中国攀岩运动在过去十年里发展迅猛,尤其近两年,室内攀岩进入奥运之后,商业攀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与欧美成熟的攀岩体系相比,我国自然岩壁攀登(野攀)的发展明显滞后。作为民间攀岩的根基和攀岩运动的精神内核,野攀的发展现状亟待突破。长期以来,国内攀岩难度都被阳朔白山“辣饺子”5.14D(9A)的线路难度所限制,与全球5.15的世界级攀岩标准存在差距。“在世界级攀岩层面上来说,其实中国户外攀岩的发展已经停滞了十多年。”在2023年阳朔国际山地课堂的始祖鸟全国攀岩社区峰会讨论中,大家意识到国内世界级岩场和难度线路的匮乏,限制了整个中国攀岩社区的想象力。2024年,始祖鸟启动“世界级岩场计划”,以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社更穿洞为核心,引入国际顶尖岩场开发团队,携手国内外攀岩社区,旨在打造家门口的“世界级岩场”。2025年5月,中国首个世界级岩场以及国内首条5.15b难度线路 —“射雕”的启幕,标志着中国攀岩正式开启5.15时代,在世界难线地图上终于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从零到壹”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我国世界级难度线汇聚型岩场的空白,更为国内攀岩运动发展树立了全新的难度标杆。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野外攀岩开始迈向「从1到N」的时代,走向与国际接轨。“当前,中国野外攀岩线路总量约一万条,与欧洲八十万条的规模相比,差距悬殊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次,山不再只是远征目标,而是承载着整个攀岩群体的精神图腾。当岁月磨平了年少时的棱角,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攀岩者领悟到:真正的攀岩,是让更多人有勇气踏上岩壁,让这份热爱如山脉般绵延不绝。攀登者何川的第三个十年之初,见山,还是山。
在始祖鸟的支持下,何川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令世人惊叹的挑战。他说:“生命的本质是为了不断探索生命的边界,我是通过攀登去探索的。”用冰镐丈量生命的厚度,以理性与热血为绳,何川不仅在险峰绝壁上镌刻传奇,更以躬身实践将他的攀登哲学化作一束光,悄然照亮中国攀岩通往世界之巅的未来之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