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艺术到表演艺术,从摄影、舞蹈到传统手工艺,不同领域的驻留项目各展所长。它们或是聚焦新锐人才挖掘,通过专业评审与系统扶持,为艺术新星提供展示舞台与创作资源;或是强调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助力艺术家在传承经典技艺的同时探索创新表达;亦或是搭建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空间,促进艺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贝梦德摄影驻留奖、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江诗丹顿手工艺人驻留计划以及斯沃琪艺术中心等,虽侧重领域与实施方式各异,但都秉持着推动艺术发展的核心目标。它们通过与艺术机构、文化场馆的合作,联动创作、展览、教育等多元环节,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与成长的沃土,也丰富了公众的艺术体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共同勾勒出当代艺术驻留项目蓬勃发展的繁荣图景。
在2024年的伦敦摄影展,作为合作伙伴的贝梦德将其对摄影的承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宣布设立贝梦德摄影驻留奖 (Belmond Photographic Residency)。
贝梦德推出的限量版艺术书籍;
艺术家Coco Capitán 的肖像作品;
贝梦德摄影驻留项目
这一奖项由权威评委会主导,旨在每年表彰和扶植崭露头角的摄影人才。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贝梦德还特别推出了一系列限量版的艺术书籍。贝梦德摄影驻留项目将品牌对当代摄影的关注延伸到对新一代摄影人才的有意义的承诺中,每年的获奖者都将出版新书并举办展览。常驻摄影师的选拔,旨在寻找那些创作理念能够捕捉当代旅游摄影精髓,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诠释的艺术家。
Colin Dodgson portrait。
2025年贝梦德(Belmond)连续第三年作为赞助合作伙伴携手伦敦摄影展(5月15-18日),带来美国摄影师科林·道奇森(Colin Dodgson)的个展《思绪漫游》(I Lost My Train of Thought),呈现了一部穿越雄伟安第斯山脉的视觉史诗。道奇森的秘鲁系列作品隶属于贝梦德传奇(Belmond Legends)艺术项目。该项目通过联结国际知名摄影师与品牌传奇物业,持续构建艺术对话。同时,贝梦德摄影驻留项目(Belmond Photographic Residency)已行至第二年,于2025年伦敦摄影展首日开放申请。贝梦德将通过该项目持续为新锐摄影师提供扶持,彰显其对当代摄影的坚定承诺。
创办于2020年,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以创作、传播与教育为理念,旨在支持全球舞蹈艺术家与舞蹈机构,让传统舞蹈剧目得以展现,同时鼓励舞蹈作品的创新。自创办以来,“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每年都支持诸多舞团创作新作,并与众多支持的舞蹈机构合作,于国际舞台上呈演这些作品,每年都会通过大型活动进一步推广舞蹈艺术。
拉希德·乌兰登作品《反重力之躯》,摄影/Pascale Cholette;
梵克雅宝舞蹈映像
2024至2025演出季,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进一步巩固世家与中国舞蹈艺术的渊源,支持陶冶创作两部新作《16》与《17》,在中国再度支持艺术家拉希德·乌兰登(Rachid Ouramdane)的作品《反重力之躯》(Corps extrêmes),以及皮娜·鲍什基金会(Pina Bausch Foundation)、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École des Sables)和萨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 Wells),通过三部作品呈现皮娜·鲍什(Pina Bausch)与杰曼·阿科尼(Germaine Acogny)的艺术作品。三部曲分别为《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PHILIPS 836 887 DSY》、《礼敬先祖》(Homage to the Ancestors)。这些作品通过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全新合作项目呈现。
被誉为“非洲当代舞之母”的Germaine Acogny杰曼·阿科尼,摄影/Antoine Tempé;
在全力支持编舞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之外,“梵克雅宝舞蹈映像”项目也日益重视传播与教育的议题,致力于提升公众对舞蹈艺术文化的认知,并为观众组织艺术驻留项目,让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如今,项目已至少涵盖了来自1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5家合作伙伴,规模也将随着各个项目的推进而进一步发展。
江诗丹顿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携手发起手工艺人驻留计划,旨在扶持手工技艺,
鼓励以创新形式诠释传统工艺的多元魅力,助力新一代手工艺人的培养,践行双方鼎力支持艺术与文化的长期承诺。
江诗丹顿制表工坊;
携手发起手工艺人驻留计划
6月5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修道院分馆为礼赞江诗丹顿270周年举办特别庆典,手工艺人选拔仪式亦在当日举行。三位入围的手工艺人分别是:家具制造师阿斯彭·戈兰(Aspen Golann,美国);陶艺师易卜拉欣·赛义德(Ibrahim Said,埃及);珠宝工艺师乔伊·哈维(Joy Harvey,意大利)。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五大道主馆大厅。
三位入围的手工艺人将参加首届为期18个月的驻留计划,该计划旨在表彰致力于通过探索具有现时意义的艺术技艺来保护传统工艺的从业者。作为驻留计划的一部分,三位手工艺人将前往纽约,参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并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合作交流,随后他们将在瑞士日内瓦驻足,了解江诗丹顿手工艺人的艺术创作过程与实践手法。该计划将于2026年10月结束,届时手工艺人们将返回纽约,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受邀艺术家在斯沃琪艺术中心驻留生活并创作,因而打造了一个艺术与文化的交流中心。舞蹈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人,作家,画家以及创意艺术家们将在中国这座极具魅力的城市里汲取现代艺术灵感。Nick Hayek说道:“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无价呈现”。聚焦驻留艺术家,领略艺术创作的多元魅力!
Blaine Isreal,可爱的男孩Lovely Boy,2024,短片;
Blaine Isreal,麦昆先生Mr.McQueen,2019,短片;
电影中的人性洞察
艺术家Blaine Isreal入驻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开启驻留生活。Blaine Isreal致力于通过电影展现文化的多元与深度,他的影片风格以深刻洞察人性为核心,将现实议题通过艺术化处理搬上大荧幕,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面性。此次驻留期间,Blaine Isreal把在上海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与城市见闻作为灵感,并创作出一部电影短片,通过故事和人物塑造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王殷盼,花园The garden,2023,纤维艺术;
王殷盼,奶奶总是在家Grandma is always at home,2022,戏服。
依附于物质的情感
艺术家王殷盼入驻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开启驻留生活。王殷盼是一位专注于纤维艺术、另类木偶剧及时尚设计的艺术家。她的创作基于从人们闲置的物品(如旧衣物、有故事的物件等)与他们的背景故事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戏剧故事。驻留期间,王殷盼通过在上海的漫步与观察,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或群体,创作出反映上海城市精神和个人经历的非传统木偶剧。
- END -